说是要写一篇有关阅读课的心得,我就想到什么写什么就是。如果看与读之间选一个,相信许多人都会选择看,看电影、看动漫、看电视剧,我自己当然也一样,每一天都在看电视。这些喜剧、动漫总能够从起始直接不断地看到末了。而阅读一本书却总得好上好些日子,看看停停,得休息几日。后来才察觉,声像媒体中介会养成孩子阅读想象的惰性,久而久之,会觉得看一本书好累。阅读一本书,需要对内容进行想象,不同于已有声有像的动漫、电视剧那样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看完便是。也许,确实应该好好进行文本阅读的素养栽培,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避免想象的懒散。
还记得,大伙儿平均一个月的阅读量几乎为零,也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定下个书籍阅读目标。想想,确实是得好好看书了。然而,该以什么心态去阅读书籍?不久前曾见过一篇报道:林志颖带着孩子Kimi到法国里昂旅游,刚好碰上读书节,市立图书馆举办图书阅读活动,在两周内将给予阅读书籍最多的孩子一份厚礼。一周后,经图书馆工作人员考核,Kimi读会了三本书,别的法国孩子一本也没完成。对遥遥领先的成绩,林志颖对他频频佳赞,并让他继续努力创纪录为他们争光。但,工作人员却找上父子俩,先把礼物交给他们,“希望你们可以放弃这次读书活动,礼物可以先给你们。”林志颖有些愤怒,还有一周为什么要孩子退出?他们说,Kimi只为读书而读书,只想争第一,而没真正理解内容,更没感觉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若Kimi得到第一,会给其他孩子做出不好榜样。如果他退出,别的孩子就没了忧虑,就能好好用心感受读书的快乐。确实,跟老师说的一样,我们现在的多数父母、老师让孩子阅读的目的不纯,规定目标,像是为了闯过阅读这任务而去看书。其实,应该换个心态:阅读是放松生身心灵的时刻,是享受的时光。让孩子读书,仅仅是因为读书快乐。也许,我们以后要孩子读书,不该强迫,不该没收孩子的手机,不该处处为他们设目标,而是自幼从自己阅读榜样中潜移默化改变孩子,一起阅读,爱上阅读。
这几堂课,自始至终,也许精髓在于对一个文本阅读的理解是多元性的。从蚂蚁的悉孰全收,到蜘蛛的聪明取舍,再到蜜蜂的采撷与再造,便可得知阅读是进化的历程,从完全的循规蹈矩的束缚中解脱,跃升到想象的纵横驰骋。经过这阅读课,让我省思自己在阅读理解这层意义上的真正的收获,让我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孩子学习,至少不让他们死背,不硬记。
最后,我感谢由这阅读课带给我重新认识阅读,重新看书的契机。买了好多本人文书店店长和许老师推荐的书籍,诸如《母亲的今手表》、《百年孤独》、《我们仨》、《水问》,还有作者用生命书写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安魂曲》,以及林老师推荐的发人省思的《小王子》。阅读,所以快乐,因为懂得其中美感,我还在学习真正的看书,读懂其中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