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0月23日星期五

阅读障碍——失读症

失讀症
失讀症是一種在處理文字上有困難的疾病。閱讀困難只是失讀症其中的一項症狀。''Dys''意指不好的或困難的,而''lexia''指的是「字」。失讀症在1896年首度由英格蘭Pringle Morgan博士提出,他寫到「一個在遊戲中顯得敏捷聰慧的陽光男孩,在各方面都比同年齡的孩子出色,但是,一直以來,他一直有一個大問題,他沒有辦法學習閱讀。」
        一個家族裡可能有好幾個人同時都有失讀症。因此,推測失讀症可能與遺傳有關。由於失讀症嚴重的程度因人而異,因此對每個失讀者的影響也不同。
            60年代前,美国这样的孩子也被当成残障儿童来教育,可是让老师迷惑不解的是这些孩子智力都非常正常,甚至超过正常人,为什么对最简单的阅读就是毫无办法呢?现在西方国家对它的研究越来越有成果,如果你在GOOGLE上面搜一下Dyslexia, 你会发现高达两千三百万的结果,而在百度搜“阅读障碍症”只有4万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汉语是象形文字,恰好符合阅读障碍症患者用形象来记忆思维的特征,所以很多阅读障碍症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就被掩盖了,到开始学英文就完全不知所云了。英语国家中有阅读困难的儿童高达10%-30%。学汉语的儿童中患有阅读障碍的人也在5%-15%左右。所以这是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很多以前我们认为很“笨”的孩子也许一点都不笨,甚至是天才,只不过没有老师和父母知道应该怎么教育他而耽误了孩子。

 

阅读障碍症的表现有这些:

  识字方面:
Ø  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忘记; 英文单词随便怎么样都记不住, 比如记dog这个单词, 正常人记的是D+O+G, 而他们是按形状来记, 换了个字体可能就不认识了。
Ø  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画或少一笔;英文上表现为拼写错误极多,最简单的单词都会拼错。
Ø  经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弄混;

  阅读方面:
Ø  朗读时增字或减字;即会跳过单词阅读而不知其意
Ø  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
Ø  逐字阅读或以手指协助;
Ø  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很难用书面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行为方面:
Ø  掌握事物的顺序很困难,如数学公式、乘法口诀等;
Ø  几乎做每件事都表现得反应过度,联想过多。比如正常人做一件事只考虑相关的23件事,而他们可能会联想到几十件事,从而思想无法集中。
Ø  在辨析距离、方向时显得有困难;
Ø  在理解时间概念时显得有困难;
Ø  在整理自己的书本、纸张、玩具时显得有困难,写字时很难掌握空间距离;
Ø  很快就从一个活动或想法跳到另一活动或想法,从文章就能看出思路跳动很大,写作文杂乱无章。
                                               

失讀者的腦看起來真的異於常人

1998年耶魯大學Sally˙Shawitz博士所呈現的資料顯示,當人在大聲朗讀時,腦部後方的區域通常會被活化,失讀者的腦部同一區域的活動量很明顯的比一般人少。再者,失讀症者腦部前方區域的活動比一般人活躍。最近,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則發現失讀症者的腦部活動量是一般人的五倍Girard Sagmiller 的網頁 什麼是失讀症?」裡描述失讀症像是在跑百米賽跑。在你的跑道上,有許多的跨欄,可是別的跑者卻沒有那些跨欄阻礙。你覺得很不公平,但是無論如何你還是試圖要和其他競爭者跑得一樣快。
  
  但是阅读障碍症有常人不及的优点,他们善于把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下围棋他们往往可以看到别人想不到的很远的步骤,管理公司他们能轻易纵观全局高瞻远瞩,所以在美国的大公司的CEO里,患有阅读障碍症的人比例相当高, 包括Cisco Systems的总裁是John Chambers,英国Virgin航空公司的创办人亿万富翁Branson等。而且他们的视觉感觉很发达,对色彩,形状非常敏感,很多人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家。
  可是长期以来,存在阅读障碍的人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尤其是在儿童时期,这样的儿童常常被家长当作是爱玩的孩子,学习不专心或懒惰的孩子,他们不仅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反而蒙受着不公正的批评。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变得自卑和自弃,自认为无论如何努力,就是在学习上赶不上别人,以致于许多具有阅读障碍的人一生事业无成。例如有的孩子有严重的胆小、自卑情绪,不敢在课堂上朗读,结果越不练就越有障碍。这是非常可悲和不公平的。

跨越失讀症的人們

在英文中,以''compensated dyslexics''來稱呼那些已經找到方法克服他們失讀障礙的人們。失讀症者可能是很成功的人;失讀症並不會影響一個人的智能。通常失讀症者在解決問題、做重要決策和語彙的使用上有極高的天賦。他們通常很擅長能很快的理解某概念的精髓。失讀症者通常在建築、工程、科學以及音樂上有很高的天賦。


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根據Shawitz博士的研究,大部分的孩子一直到三年級才被診斷出有失讀症。如果能及早發現,孩子便能在學校功課變難之前,得到額外的協助。這意味著家長要和學校一同配合,以確保孩子得到需要的協助。美國聯邦政府在1975年便頒訂施行一項法令,明令要有專屬的經費,好讓學習障礙的兒童能在教育體系中獲得平等的學習機會。
研究顯示越早訓練失讀兒童對於音素的覺知可幫助失讀者讀的更好。這種特殊的語言訓練著重在字的聲音結構,並非全然只有閱讀訓練。現在市面上也可以買到一些軟體,這些軟體播出單字的發音時可以放慢拉長聲音,能幫助孩子們練習將單字拆解成為音素。
失讀症者很有可能在讀新字或是長的字的時候會遭遇困難。對於失讀症者來說,要用反覆死背的方式記單字是有困難的,他們需要有上下文來幫助他們瞭解這個單字的意義。再者,有許多的考試型式對失讀症者來說是很有挑戰性的。有很多學校為失讀症者提供其他型式的學習成果評量,一些能公平的測試失讀者的知識,同時又能讓失讀症者能夠順利瞭解考試內容的方式,像是交報告或是口試。
失讀症者常抱怨讀書對他們而言是件很累的事,因為他們要比一般人花更多的時間閱讀。許多學校讓失讀症者有更長的考試時間,以求能更公平的評估學生們已習得的知識小常識。
  对阅读障碍的儿童通常采用视觉描绘练习和眼手协调练习,以促进大脑半球优势能力的发展;对于有情绪障碍的儿童,则需先经心理咨询人员矫治其心理问题。有的采用听的方式来读书,也达到很好的效果。特别在美国大部分书都有磁带,可以借来一本一本地听听。美国科学家目前也企图用药物的方法来治疗, 但是还在处于试用期, 有明显疗效的药物还未上市。
  有这样的孩子父母老师都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千万不要认为你的孩子真正有病,他不过是思维方式和正常人不一样而已。大部分人照样成长成材,只是专业的选择最好符合他的特点,比如学商,学艺术而避免文字要求太高的专业。也许很多人到现在才恍然大悟自己小时候根本就不是笨只是自己比较特殊而已!

小常识:

·         失讀症是一種很普遍的閱讀障礙,大約有5-20%的學齡兒童受其影響。

·         美國健康和人文服務部估計每年要花費超過20億的經費在因為閱讀障礙而留級的學生身上。
·         失讀症是終身的疾病,它可以被治療但無法痊癒。
·         失讀症並不是腦部受損所致,失讀者可以藉由學習來彌補他們在語言上的弱點。
·         在美國有一半的成人沒辦法閱讀八年級以上程度的文章 (Illiterate America by Jonathon Kozol)
·         失讀症者可能有很驚人的天賦,可能是很成功的人: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愛迪生(Thomas Edison),幽默作家 Eram Bombeck也是失讀症者;運動家盧甘尼斯(Greg Louganis,被譽為「跳水王子」,1988年漢城奧運,在企圖完成高難度的反轉兩圈半動作時,頭部不慎撞擊到跳板,當場血流如注,他在縫了幾針之後重回池畔,繼而以壓倒優勢奪得跳台及跳板兩項金牌。) Bruce Jenner,藝人 Tom Cruise 以及 Cher 也有失讀症。
·         乔布斯 (Steve Jobs) 和乔纳森艾夫 (Jony Ive) 【英国籍的设计师和苹果公司的设计部门资深副总裁】

文獻:
  1. "Dyslexia and the New Science of Reading," by Barbara Kantrowitz and Anne Underwood, Newsweek, November 22, 1999, pp. 72-78.
  2. For definitions of dyslexia, see "What is Dyslexia?"
  3. "Clue to Dyslexia Found," by Curt Suplee, Washington Post, March 3, 1998.
  4. "Study Finds Distinctive Brain Patterns in People with Dyslexia," by Kathleen Kennedy Manzo, Education Week, March 11, 1998.
  5. "Dyslexia," Scientific American, November, 1996.

http://www.123langlang.com/wikipedia/nous/994.html
 

0 评论:

发表评论

 
;